歡迎來到 「Notion 遇上 LLM:30 天打造我的 AI 知識管理系統」。
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,我會帶你一步步實作,從需求分析、系統架構設計,到資料清理、問答流程、部署與應用,完整記錄我如何把 Notion 筆記升級為一個能理解、回答、甚至自動生成內容的智慧助理。
如果你也是 Notion 重度使用者、效率工具愛好者,或是對資料應用有興趣的人,相信這個系列會帶給你新的啟發。
嗨,我是 Nikki,一名 Data Engineer。我的工作主要和 資料清洗、Pipeline 開發、跨系統整合 有關;工作之外,我也是一個典型的 J 人(Judging 型人格) —— 我喜歡事情有結構、有計畫,不論是專案還是生活,都希望能被妥善安排。這也讓我特別喜歡研究及使用效率工具,尤其是Notion。
「既然我是那麼依賴 Notion,為什麼不讓它更聰明,從一個靜態的倉庫,進化為會對話的助理?」
這個念頭,成為我啟動這個 30 天挑戰的起點。
如果你剛好不熟 Notion,這段帶你快速認識
Notion 是一款 All-in-One 的筆記與知識管理工具,融合文字筆記、資料庫 (Database)、看板 (Board)、待辦清單、日誌、表格等功能於一身。使用者可以自由建立頁面 (Pages)、嵌入內容 (Blocks),並透過資料庫與關聯 (Relation)、屬性 (Properties) 來整理筆記。
它的特點包括:
想更深入,可看 Notion官方指南
我的 Notion 系統——Nikki’s Hub,涵蓋了生活、學習、工作與知識管理:
詳細的架構如下:
├── 🔍 Focus Area
│ ├── 📆 Weekly Dashboard
│ ├── 🎯 Goals & Habits Tracker
│ └── ✍️ Inbox
├── 👩 Personal Life
│ ├── 🧘 Health & Fitness
│ ├── 💸 Finance Tracker
│ └── 🎁 Lifestyle / My Spaces
├── 📚 Learning Lab
│ ├── 🖥️ Tech(Programming, AI, Data)
│ ├── 🗣️ Language
│ └── 🎓 School
├── 💼 Work Space
│ ├── 📋 Career
│ ├── 📢 Job Note
│ └── 🧪 Side Projects
├── 🧠 Knowledge Library
│ ├── 🧩 Skills / Courses
│ ├── 📘 Books / Papers
│ └── 🔗 Articles / Websites
它幫我收納了生活、學習與工作的方方面面,是資訊的集散地。
隨著筆記持續累積,我開始發現幾個問題:
簡單來說:筆記像一個倉庫,有存放功能,卻無法主動幫我工作。
我希望能形成一個 知識正循環:
Notion 筆記能被 LLM 理解 → LLM 幫我回答問題 → LLM 也能協助生成或補充新筆記 → 這些筆記再進入知識庫。
今天我分享了自己使用 Notion 的背景,以及為什麼在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後,傳統的筆記方式不再足夠。痛點很明確:搜尋困難、跨頁整理費時、缺乏智慧回應、無法自動產出內容。
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我的解法是:利用 LLM 和 RAG 技術,讓 Notion 筆記從靜態的資料倉庫,進化為能回應、能生成、能持續進化的智慧助理。這不僅能提升搜尋效率,更能形成「知識正循環」,讓系統隨著使用越來越聰明。
在 Day 2,我會帶你了解整個系統的架構設計與功能清單,從資料流到功能模組,完整拆解這個 AI 知識管理系統是如何一步步被設計出來的。